Abstract
通过整合Web of Science、PubMed等6大数据库2006-2024年的横断面研究,这项Meta分析揭示了残疾运动员群体中30.9%的运动损伤患病率。研究采用Joanna Briggs Institute工具评估文献质量,Stata 17.0软件进行发表偏倚检验,结果显示样本量<1000的研究损伤率显著更高(P<0.001)。
Agreements and registrations
研究严格遵循Cochrane手册和PRISMA声明,已在PROSPERO平台注册(CRD42024575819)。国际残奥委会(IPC)标准被用于筛选研究对象,确保研究对象的同质性。
Literature search results
初检1025篇文献经标题摘要筛选后排除245篇,最终纳入20篇合格研究(n=25683)。排除原因包括研究设计不符(23篇)、全文缺失(19篇)等,文献筛选过程体现严格的方法学控制。
Overall damage rate
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显示,残疾运动员运动损伤合并患病率为30.9%(I2=98.6%),95%置信区间26.9%-34.9%。森林图中各研究权重与样本量呈正相关,菱形图标清晰呈现汇总效应值。
Subgroup analysis
? 损伤类型:急性创伤(34.2%)>慢性创伤(28.1%)
? 损伤部位:上肢(37.5%)>下肢(29.8%)>躯干/头颈部(22.3%)
? 样本规模:<1000样本组损伤率较≥1000组高6.8个百分点
Discussion
上肢损伤高发可能与轮椅篮球等运动特异性有关,而场地缓冲材料覆盖率不足导致急性创伤频发。动态肌电监测(EMG)技术的引入可实时捕捉肌肉异常活动,结合分级强度限制制度,有望降低训练中突发损伤风险。
Conclusions
研究建议通过三方面干预降低损伤风险:
场地设计:增加赛道软质护栏等缓冲材料覆盖率
监测技术:应用动态EMG建立损伤风险预测系统
训练管理:实施基于生物力学评估的强度分级制度
未来研究需采用标准化损伤监测协议(如统一暴露时间报告),并按残疾类型和运动项目分层分析。